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600_295px;
新闻动态 首页>新闻动态>法治要闻
法治要闻
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作者: 来源:上海法治报 编辑:佚名 更新于:2017年8月15日 阅读:

如何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各种交通法规?如何让小学生听懂毒品这个略显“沉重”的主题?如何启发中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法律意义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浦东新区近日获得“长三角地区法治教育优秀课程资源”一二等奖的4份教案给出了答案: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更要以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兴趣爱好中学法。

“小黄帽”告诉你 寓法于童话游戏

此次获得小学组一等奖的两个教案,一个是由浦东新区杨园中心小学黄慧玲老师撰写的《“小黄帽”告诉你》。据黄慧玲老师介绍,在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品德与社会》 教材中,有一个“交通安全”的主题,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设施、学习正确过马路的方法,了解并认同交通警察的工作意义。“二年级学生基本都懂得红灯停、绿灯行,但独立过马路还是一种新鲜尝试。另外,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太能理解法律法规条款。”

于是,黄慧玲试着把最受孩子欢迎的童话和游戏元素融入课程,用拟人化的语言来表述交通法规,并设计了“知识宫——认识交通设施”“体验区——学会过马路”“模拟馆——学做小交警”“志愿社——辨析违规行为”“拓展厅——小手牵大手”5大闯关任务。成功闯关后,学生不仅能掌握安全过马路的生活技能,看懂交警的基本手势,更懂得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有意思的是,街头大热的共享单车也被纳入了这份教案中,黄慧玲鼓励学生不仅要牢记“12周岁以下儿童不能骑自行车上路”的交规内容,更希望他们能向身边的人做宣传。

今年5月,黄慧玲用《“小黄帽”告诉你》 教案,代表上海在镇江市参加“长三角地区法治教育优秀课程资源”的现场展示评比活动。虽是在当地借班上课,但课程的现场效果非常好,由此摘得“长三角地区法治教育优秀课程资源”评比一等奖。

远离毒品重在预防 音乐诗歌融入宣传

此次“长三角地区法治教育优秀课程资源”评选另一个小学组一等奖则是由浦东新区昌邑小学张燕敏老师撰写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摘得。从交通法规宣传到禁毒宣传,两份参加评选的教案虽然主题迥异,但都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满了趣味性。

由昌邑小学张燕敏老师撰写的教案《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张燕敏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毒品这个话题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因为毒品,青少年沦落的例子时有看见。张燕敏老师觉得,要让小学生听懂这个略显“沉重”的主题,首先应该是预防,所以张燕敏老师把课程侧重点落在了“预防”上。

“之前我对于毒品也不甚了解,备课过程也是自身不断学习的过程。”张燕敏回忆,她搜集了不少关于毒品的故事、图片、影像等鲜活材料,从中筛选出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再配以音乐、诗歌等艺术元素,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以及危害等。

在课程设计中,她还引导学生就一些看似和毒品不沾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讨论,比如“能不能喝陌生人给的饮料?”“喝了一半的水,如果跑开后再回来,还能继续喝吗”等。

“在互联网时代,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毒品并不陌生,只是了解不那么全面、具体,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课让他们懂得防患于未然。”张燕敏说。

“打电话少女”失踪 探究被盗后面的法

浦东新区此次获得初中组二等奖的两个优秀教案非常凑巧,主题皆为《依法保护公共设施》,且在举例时运用了同一个案例:10余年前备受市民关注的“打电话少女”铜像雕塑失踪案。

2000年春,位于淮海中路街头的“打电话少女”铜像雕塑失踪。这座被称作“上海十大城市雕塑之一”的雕塑的失踪谜团,4年后才解开,涉案人员被绳之以法。然而,2008年铜像再次遭窃,之后又被拦腰截断。围绕命运多舛的“少女”雕像,上海市东昌东校的唐月丽和上海市浦东模范中学的毛晨蓉两名老师通过不同的侧重点,启发学生就这一事件背后的法律意义,展开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在设计教案前,东昌东校唐月丽老师先调查了学生对于这个案例的兴趣点和疑惑点,之后在课堂上给出了不少具体的提问。“假如你偶然发现,有人正试图盗窃小区门口的景观雕塑,你会怎么做?”“打110报警。”“可是等警察来了,犯罪分子或许已逃跑,如何保留证据呢?”“可以拿手机对着他们拍照或录像。”“如果被对方发现了怎么办?”“要找个隐蔽的地方,悄悄地报警或拍摄。”“身为未成年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首先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学生不仅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更了解了遇到具体问题时该怎么做。唐月丽介绍,她的获奖教案增加了很多生活化、情境化、具体化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作为公民不仅要自觉守法,更要勇于护法、善于护法。

浦东模范中学教师毛晨蓉撰写的同主题教案,则更具开放性。课堂上,毛晨蓉抛出了这样一个疑问:“既然有法可依,为什么‘打电话少女’ 的命运还如此波折?”学生经过思考后给出了多样化的答案:有人觉得,盗窃是因为雕塑材质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有人认为,缘于部分公民缺乏保护公物的意识,道德素质低; 有人提出保护措施不够到位,法律惩戒力度不够大; 还有人则关注到了破坏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毛晨蓉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还引入了新加坡的“鱼尾狮”、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童”等一些国外城市雕塑的例子,最后落到了校内凉亭、盆景等公共设施的保护。最终,师生得出了共同的结论:保护公物,有法可依、护法不易、违法必究、守法有责。唯有人人自觉爱护和依法保护公共设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破坏公物现象的发生。

据了解,长三角地区法治教育优秀课程资源评选活动是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为落实《长三角地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合作协议》,于2017年4月起开始举办的,此次评选出的法治教育优秀资源通过省级教育科研网专门设定的栏目加以展示,供一线教师学习研究。主办方也希望以这种形式,不断丰富和创新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活动形式,积极营造学校“崇德尚法 学法用法”的氛围,为实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作出更大贡献。

  • 100_100px;
  • 100_100px;
  • 15002557666@139.com
  • 4006123019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昶泰律师事务所
陇ICP备09003113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612号